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证监会:上市公司不可替代 监管方面要进行五个转变

日期:2014/7/7 9:53:02  点击数:
证监会:上市公司不可替代 监管方面要进行五个转变
来源:中财网
 导读: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要进行五个转变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五变"
  证监会将在中小板创业板执行内控工作
  减少例行检查加大问题公司监管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要进行五个转变
  6月5日至6日,由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简称“中上协”)举办的“2014年第1期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研修班”在北京举行。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陆泽峰在开班仪式上表示,证监会在上市公司监管方面将要进行五个转变:转变监管理念、转变监管方式、转变监管模式、转变信息披露导向和向阳光监管转变。
  陆泽峰指出,上市公司群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上海、深圳两市共有2537家上市公司,从规模上看,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23.52万亿元,占GDP的45%;从业绩上看,在去年国民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宏观背景下,上市公司仍实现了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0%,实现净利润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从税收贡献看,全年上市公司实现税费支出约为2.24万亿元,同比增长5%,实际缴纳税费约占全国财政收入20%,可以说,上市公司不仅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此外,陆泽峰还详细介绍了当前证监会在上市公司监管方面将要进行的五个转变:第一,转变监管理念,向以信息披露监管为核心转变;第二,转变监管方式,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特别是向事后监管转变;第三,转变监管模式,强化问题导向。一是明确会机关、证监局、交易所和中上协的监管定位。二是减少例行检查,以问题为导向,加大对问题公司的监管。三是进一步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第四,转变信息披露导向,回应投资者需求。第五,向阳光监管转变,持续提高监管透明度。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青松在会上表示,中上协的成立是证监会监管转型的重要举措,经过3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组织之一,具有“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群英荟萃的独特优势。1700多家会员代表着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群体,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资本市场自律服务机构作为特别会员,支持协会在证监会指导下,着力建设“上市公司之家”,努力拓展服务渠道、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能力,将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初步形成了两个方面的服务特色:一是开通政企对话渠道,通过调研积极反映会员之所需、急会员之所急,先后向国务院和相关部门提交了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改进市场监管的若干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数建议得到了落实。二是打造会员交流平台,以会员为主体的董事会秘书委员会、并购融资委员会、信息化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先后在山东、四川、山西开展“上门服务周”活动,协会成为会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今年下半年协会还将组建独立董事委员会、金融服务委员会、军工上市公司委员会,进一步发动会员力量、凝聚会员智慧,促进会员健康发展。
  安青松表示,培训是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的重要形式,也是协会服务会员的重要方式。根据证监会统一部署和《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指引》的相关规定,在证监会上市部的支持下,协会将着力做好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的培训工作,并在师资搭配、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等方面,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
  此外,本期研修班特别邀请到证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执行院长祁斌进行专题讲座,解读新“国九条”。新国九条发布实施后,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将实现五个转变:转变监管理念,向以信息披露监管为核心转变;转变监管方式,向事中事后,特别是向事后监管转变;转变监管模式,强化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监管协调机制;转变信息披露导向,回应投资者需求;向阳光监管转变,持续提高监管透明度。
  6月5日、6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在京举办“2014年第1期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研修班”。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陆泽峰在研修班上透露了上述信息。
  中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安青松在同一场合表示,培训是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的重要形式,也是协会服务会员的重要方式。协会将着力做好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的培训工作,并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
  安青松说,中上协成立并经过3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组织之一,具有“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独特优势,并初步形成了两方面服务特色:一是开通政企对话渠道,通过调研积极反映会员之所需、急会员之所急;二是打造会员交流平台,促进以会员为主体的董事会秘书委员会、并购融资委员会、信息化委员会更积极开展工作。证监会将在中小板创业板执行内控工作
  监管层正愈发重视企业内控问题。上月,一场关于企业内控的闭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和部分上市公司代表参会。
  记者了解到,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证监会将考虑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择期执行内控工作;对于IPO企业,以前有零散的内控要求,未来将明确相关内控要求。
  IPO企业内控要求
  将进一步明确 
  据知情人士透露,参与研讨会的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内控方面,证监会下一步的监管重点包括四个方面:
  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好内控信息披露和内控审计的监管工作;考虑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择期执行内控工作;对于IPO企业,以前有零散的内控要求,现在要明确内控要求;加强对上市公司在政策上的指引和研究,分享优秀企业的做法。
  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虽然对IPO公司没有内控方面的硬性要求,但监管机构关注IPO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有效性,强调对发行人内控信息的充分披露,对内控存在明显缺陷的公司,要求申请人在招股书中明确披露内控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监管措施。
  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27家企业IPO被否,除去关联交易、持续盈利能力等主要原因之外,企业内部风险控制问题是致命因素之一。
  同时,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保荐机构的内控也成为证监会的关注重点。
  去年12月,证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机构内部控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保荐机构进一步健全覆盖立项、尽职调查、内核、质量控制、持续督导等环节的内控制度安排。
  "内控若推太快
  恐流于形式"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企业内控方面,下一步工作重点之一,包括考虑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公司择期执行内控工作。
  根据2012年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通知,到2014年,所有主板上市公司都应在披露2014年公司年报的同时,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则没有类似强制要求。
  深交所在2009年发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提到,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日前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14年内部控制白皮书》分析指出,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规范性远高于中小板与创业板。尽管中小板、创业板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但其报告所包含的信息质量普遍不高。因此,建议逐步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对此,德勤中国北京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赵健表示,考虑到中小企业的风险相对较高,以及保护投资者的原因,推动中小企业开展内控工作有其必要性,同时,这类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管理基础相对较弱,如果推进太快,可能会流于形式。因而,推进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内控工作要考虑时机问题。
  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华北区主管合伙人对记者表示,企业内控有缺陷很正常,更多需要的是透明化。 减少例行检查加大问题公司监管
  昨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陆泽峰在谈到转变监管模式问题时表示,要明确证监会机关、证监局、交易所和中上协的监管定位;要减少例行检查,以问题为导向,加大对问题公司的监管;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协调机制。
  陆泽峰是在“2014年第1期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研修班”上作上述表示的。
  他说,证监会在上市公司监管方面将要进行五个转变。第一,转变监管理念,向以信息披露监管为核心转变。第二,转变监管方式,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特别是向事后监管转变。第三,转变监管模式,强化问题导向。第四,转变信息披露导向,回应投资者需求。第五,向阳光监管转变,持续提高监管透明度。
  陆泽峰指出,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是推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三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中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安青松在同一场合表示,协会将着力做好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的培训工作,并在师资搭配、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等方面,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
  安青松表示,中上协经过3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组织之一,具有“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独特优势,并初步形成了两方面服务特色:一是开通政企对话渠道,通过调研积极反映会员之所需、急会员之所急;二是打造会员交流平台,以会员为主体的董事会秘书委员会、并购融资委员会、信息化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
  据证监会统计,目前沪深两市共有253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23.52万亿元,占GDP的45%;在去年国民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仍实现了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万亿,同比增长近10%,实现净利润2.26万亿,同比增长13%;全年上市公司实现税费支出约为2.24万亿,同比增长5%,实际缴纳税费约占全国财政收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