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评价体系让行政事业内控推进有的放矢

日期:2016/7/12 13:37:50  点击数:
评价体系让行政事业内控推进有的放矢
    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全国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下称“单位”)于今年9月底前,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一并发布的内控基础性评价指标体系将作为单位开展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重要工具。 
  可以说,这是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的一次摸底,同时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让各单位有的放矢地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工作。 
  消除内控建设中的畏难情绪 
  去年年底,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单位在2016年底前完成内控建设和实施工作。然而,一些尚未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或仍处在建设初期的单位,由于受专业水平和管理基础的限制,对单位内控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依然不太明确,这可能导致这些单位无法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工作,进而难免产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的畏难情绪。 
  而内控基础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可以让行政事业单位消除畏难情绪,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在中华女子学院财务处处长毛绮看来,《通知》明确了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目标和原则,既是对评价工作本身的指导和规范,更是对单位内控建设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具体化指引,能够帮助单位进一步梳理内控建设思路,提高建设质量。 
  “此次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目的在于通过‘以评促建’方式指导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针对单位内控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以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达到‘照镜子、抓关键、亮得分、共提升’的目的。”杭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珍红说。 
  内控基础性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业内的一致好评。 
   “清晰明了,关键点找得很准。”毛绮评价说。 
  “评价指标体系以会计人严谨的数字视角,将复杂的内部控制问题简单化、可视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这个创新传递了会计人的数字文化,把复杂的内部控制问题用一张表来概括,通过‘6+6’共12个大类指标、36个小指标得出一个分数,形成一张报告。”陈珍红说,就如会计将纷杂的经济业务综合提炼成会计科目和通用财务报告一样,这是一种“智慧和创新”。 
  标准化与个性化指标相结合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内控的重视和参与程度,直接决定内控建设工作的成效。 
  因此,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评价,会引导和要求他们切实提高对内控建设的认识,不是走过场、讲口号,而是要真正参与到内控建设的过程中。 
  评价指标体系中重点提出的这一点,让毛绮印象非常深刻。 
  “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立了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控建设和实施责任情况的指标,而且规定得比较严格和细致。比如‘主持过内部控制工作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的,才可在评价中得满分。这种评价将必然促使单位负责人将内控工作重视起来。”毛绮说。 
  值得关注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点也非常明显。 
  “评价指标体系抓住权力运行规则这个核心问题,将一系列定性的内容形成定量指标,更利于反映真实情况。同时,指标体系操作依据清晰,评价依据明确为各单位的书面记录,如会议纪要、文件依据等,便于全国统一口径并规范评价。”陈珍红说,另外,指标体系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既允许对部分不适用的标准指标得分进行换算,又允许单位针对具体的个性化指标,填写补充评价指标,保证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的确,在每项指标评价中,《通知》都明确了需要哪些具体的原始资料,可操作性非常强。 
  “如对‘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指标进行评价时,要求‘通过查看培训通知、培训材料等确认’,明确了获取资料的内容,也让被评价单位能够做好相应资料的准备工作。”毛绮说。 
  将评价结果纳入基础数据库 
  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结果的使用。根据《通知》,中央部门应形成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作为2016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财政部报告。 
  对于评价报告的形成和使用,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姜宏青认为,此报告对于检查单位内控建设与落实、单位自我检视内部控制的缺陷或问题、评价相关负责人的责任等内控建设过程中的大部分共性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从评价主体来说,《通知》仅要求单位按照规定的指标体系做自我评价,如果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评价,会更有意义。 
  毛绮也表示:“具备条件的单位可以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或咨询公司协助进行评价,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同时,评价结果可在单位内部公开并组织学习,及时对照检查,查漏补缺,让评价成为内控建设工作的新常态。”对于各单位下一步开展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陈珍红认为,基础性评价是一次“热身运动”,形成一个分数和一张报告不是根本目的,内部控制也不会一蹴而就,内控环境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下一步,各财政部门要善于组织、引导、宣传和总结,各单位需要形成上下重视,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好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特别是具体评价过程中,不能将责任全部压在财务部门身上。评价工作需要单位管理层亲自抓,并配备足够力量,需要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齐抓共管,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和权威性。 
  “此次评价的结果应该纳入基础数据库,注重指标结果的积累和对比分析,发现共性问题后进行改进。”陈珍红说。作者:宫莹 来源:中国会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