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绩效评价个性指标:绩效评价纵深发展的关键

日期:2021/1/9 14:24:57  点击数:

个性指标体系及标准值设定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算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及评价结果的可应用性。这是当前预算绩效评价技术环节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上海市公共绩效评价行业协会和江苏省财政厅日前共同举办的“绩效圆桌论坛(2017·江苏)”上,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当前困扰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深入开展的个性指标和标准问题,从设计、构建和应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个性指标设计之难


  在预算绩效管理者看来,个性指标体系及标准值设定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算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及评价结果的可应用性。这是当前预算绩效评价技术环节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蔡琛认为我国预算绩效评价面临两个约束条件。一是我国预算改革的两个阶段:控制为主,绩效导向;绩效为主,结果导向。在他看来,绩效和控制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一套控制体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随时意识到“控制是要有成本的”,建立之后再向一线管理者赋权,其难度可想而知。二是两种绩效评价模式:英美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英美模式理念导向是约束政府型,我国多参考此模式;而欧洲大陆模式更强调政府激励型,即要政府主动作为引领经济腾飞,这种模式对我国国情更贴切,更有价值。绩效评价模式选择决定了指标设计的难度。

  广西财经学院中国西南绩效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梁素萍根据自己十几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个性指标设计从多维度、多视角来构建相关关联、多级层次结构的指标集群的概念。她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多目标的系统评价,需要对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由于涉及的部门和项目内容广泛,需要构建多层级的指标结构———一级指标(指标维度)、二级指标(基本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四级指标(个性指标)。用若干个性指标区分评价内容,体现项目特征,针对性地收集评价证据,这是开发评价指标的根本目的。


  个性指标设计的原则


  梁素萍认为,个性指标的选择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活的东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个性指标的设计要体现具体(指标定义清晰)、可衡量(评价基准)、可实现(可收集相关证据)、相关且有特征(与上一级指标相关且有个性特征)、期限性(有限定时间范围)等原则。

  马蔡琛也提出了指标设计的三个原则:一是指标体系设计,宜简不宜繁———纲举目张。要严格控制总体指标的数量,就一个具体项目而言,共性加个性,三级指标的上限为10个左右。他认为指标过多,关注的焦点就会分散,决策辅助的效果就会降低。二是指标设计要满足不同评价主体的需要。共性指标是各类评价主体均需要的指标,个性指标是不同评价主体的特殊性需求指标。三是要控制绩效评价的成本。


  基本方法与思路


  设计个性指标,对于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梁素萍认为,要针对受评价对象的行业特点、实施情况以及管理部门的评价重点和关注问题等来开发个性指标,力求评价指标贴合评价对象的实际、直指关键绩效,有助于发现成效问题。一般而言,个性指标是综合评价定量结论的来源,需要有评分结果,因此设计时要有指标说明与解释,以及指标值如何产生。具体来说,主观性指标也要通过量化的方法处理,客观性指标要有直接量化的计量方法,否则操作会有障碍。

  梁素萍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包括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工作流程、评价方法体系、评价指标库、评价标准数据库、专家库、中介机构库等等构件和平台。目前我国离构建评价指标库、评价标准数据库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现在做的是发展评价(实现度),主要运用目标对比法。一旦建成评价指标库、评价标准数据库,那就需要以标杆评价法为基础,做影响评价(贡献率),对绩效评价来说,那将是一个飞跃。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任晓辉就政策补贴类财政资金的个性指标设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她根据政策补贴类财政资金的特点,分四种情形进行了分析:“经常性项目”指标在一定期间需保持稳定性和可比性,又存在“政策周期”,因此指标要保持开放和一定的前瞻性;“转移性支出”政策目标侧重于实现社会公平或实现补贴对象的政策引导,前者重点考察公平性,后者重点考察效益性;有明确的“直接受益对象”——补贴对象,要突出对“受益对象满意度”的考察;不经过政府采购,资金拨付流程较为简单明了,有特定的组织管理架构和实施管理流程的项目,考察重点在于补贴对象资格审核、退出,补贴标准制定调整,政策宣传、信息公开机制的健全和有效。

  对于产出类个性化指标设计,任晓辉认为可以用“贴标签”的方式将个性化指标进行分配。对于效果类个性化指标设计,她认为达到客户满意度预期目标即给基础分,再与行业相比,根据离标杆值即理想目标的距离再给分。


  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的融合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肃昌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用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体制问题。他把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进行了比较,认为绩效审计落后于绩效评价。现在财政监督无处不在,监督落在实处就是看绩效;且财政部门已将绩效落实到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上。目前审计部门对绩效的理解是定性多于定量,且绩效审计及其评价体系既没有与财政部门绩效管理工作很好地衔接,也没有与预算管理的优化有机联系起来。但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优点在于正、负效益同时考虑计算,既对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测算,也对直接和间接效益进行考量。由此,他建议,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时要注意将定性与定量指标进行合理的权重分配;且指标库越多、越细越好;指标结构要分清楚主次矛盾;指标要有来自于理论的、制度的和现实的充分依据与解释。这为开展财政绩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

  梁素萍也认为,当绩效评价基于绩效审计的基础上时,质量更高,效用更好,可信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