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民事变刑事,川能动力内控严重缺陷屡次“爆雷”为哪般?

日期:2020/2/14 11:01:00  点击数:

目前,川能动力已经对福能电力应收账款单项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截至2018年底,计提坏账金额5487.3万),并强调本次立案预计不会对2019年度利润产生影响。

曾经,应收账款难追回,年终利润受拖累的问题是川能动力挥之不去的“包袱”。2018年,川能动力针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达到2.69亿,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83.76%。对此问题,公司并非没有认识,在当年与年报同时披露的《2018年度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报告》中,川能动力对于重大缺陷进行了多项整改。

然而,随着近日几份诉讼公告的披露,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注意到,川能动力当年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时隔一年,应收账款管理失效的“后遗症”依然还在。

纠纷变欺诈,应收账款难收回

之所以称川能动力应收账款管理失效出现“后遗症”,是因为即使距今最近一次的诉讼公告中涉及的交易,也已经是一年半之前的业务。

2018年4月,川能动力与福能电力进行化工产品交易,主要向福能电力销售聚丙烯、聚乙烯和丁苯橡胶等货物。然而货物交付之后,川能动力迟迟未收到货款。截至11月底,涉及福能电力的6917.44 万元应收账款已全部逾期。

2018年11月24日,川能动力首次发布回款风险的提示性公告后,紧接着就合同纠纷事项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福能电力支付货款以及违约金。

谁知,在提起民事诉讼后,极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法院审查过程中,川能动力竟然发现,福能电力在交易中存在串通共谋,伪造个人身份以及公司印章和货权文件等骗取货款的行为。也就是说,这根本就不是民事纠纷,而是结结实实的合同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合同纠纷变诈骗交易,川能动力已经不是第一次遇见。而更早一次的教训,损失更加惨重。

2018年6月,川能动力就曾因无法按时回收应收款项,与公司连续两年的第一大客户四川翔龄产生民事纠纷。相关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28日,公司对四川翔龄的应收账款余额约2.68亿元,其中逾期金额约1.3亿元。

同样,在法院执行财产保全时,公司发现,四川翔龄存在欺诈行为,其对中石化华南公司的1.9亿应收账款并不存在。

在司法程序没有新进展的情况下,川能动力分两次进行坏账计提,截止2018年12月31日,对四川翔龄计提坏账的金额已经达到1.92亿,占当年计提坏账总金额的71.3%,占当年利润总额的59.8%!

就这样,吃一堑并没有长一智的川能动力仅应收款项的问题,就损失了将近2.5个亿。

接二连三,内控缺陷引关注

更重要的是,受内控问题影响,重组后川能动力未能达成其控股股东曾经做出的“在2018年实现3.5亿净利润”的业绩承诺。根据川能动力2018年年报,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3亿。

公开资料显示,川能动力前身为原为2000年上市的川化股份。2013至2015年,由于川化股份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2014、2015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自2016年5月10日起暂停上市,之后公司进入到破产重整阶段。

在川化股份重整阶段,其投资人四川能投承诺,保证川化股份2017年度实现的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不低于3.15亿元、2018年度实现的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不低于3.5亿元。若不足,则差额将由四川能投在审计报告出具一个月内以现金补齐。

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认为,川能动力的坏账损失或与公司急于完成承诺业绩,疏忽内部管理有关。不可否认的是,川能动力接二连三的应收账款危机确实源于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根据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报告,造成川能动力高额坏账损失的原因主要是:

在对四川翔龄提供的用于质押担保的应收账款信息,核实执行不到位,未能及时识别四川翔龄的恶意欺诈行为。后来经调查发现,四川翔龄向川能动力提供的用于质押担保的应收账款 1.35亿,及中石化华南公司对四川翔龄的未结算货款约 5487.9千万,与前期四川翔龄向公司提供的资料存在重大差异;

在福能电力的交易中,盲目相信其国企背景,未对福能电力进行充分信用调查、信用评价,并对业务过程控制失当。

在此之后,川能动力曾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多项整改,但似乎原先因疏忽而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得以消除。

除了福能电力与四川翔龄外,2019年11月,川能动力公布了2项诉讼公告,无一例外的,这两份公告再次披露了相关企业应收账款逾期的问题,而业务发生仍分布在2017年及2018年……

来源:华夏能源网